您当前的位置:

时 间:2016年6月13日
首页    先进典型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海菊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海菊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信阳市“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赵海菊,以持之以恒的真情,无私奉献的亲情,八年如一日义务照顾烈士家庭
“飞来的闺女”赵海菊十三年如一日关心照顾烈属
    1998年11月29日,《信阳日报》以《勇救战友 舍身赴死》为题,报道了军校学员陈心良在执行任务时因抢救他人不幸牺牲,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的事迹。
    正在郊区彭家湾邮政支局工作的赵海菊,从报纸上看到陈心良的光荣事迹后,深深地为英雄的事迹所感动,既敬佩英雄的壮举,又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感受着失去独子的烈士父母的悲伤。她想,烈士陈心良为了抢救战友,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留下了体弱年衰的父母,是何等高尚的境界。自己作为一个受组织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和一名新时期的邮政人,理应有责任、有义务来帮助烈士的父母。她暗暗下定决心要代烈士行子女的赡养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关心和抚慰烈士父母,让老人再续天伦之乐,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陈志远后,立即得到了他的赞同和支持。想到两位老人需要的经济帮助和精神安慰,但最需要的还是情感寄托,于是,赵海菊就在当天向烈士陈心良的父母陈启彬老两口寄去了一封慰问信和一张贺年明信片。在农历年关将至,赵海菊又寄去了一封慰问信和100元钱,鼓励老两口要引荣节哀,相信党和政府,相信社会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会关心和支持烈士父母。她在信中说:“在报纸上看到心良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你们二老现在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们要振作起来,应该为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往后,我就是你们的女儿,我会像心良一样照顾你们,孝敬你们,我会像女儿一样经常回家看望二老。”
    而此时,作为陈家五代单传陈心良的牺牲,使得家住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镇莲花村的父母几乎彻底崩溃。父亲陈启彬悲痛欲绝,精神恍惚,整天思念儿子。母亲王桂兰也被这突来的噩耗击倒而卧床不起,仅靠输液维持,生命危在旦夕,两位老人几乎丧失了对晚年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当陈启彬老两口收到赵海菊寄出的这两份珍贵的“礼物”后,心情十分激动,久久难以平复。他们在猜想,赵海菊究竟是谁呢?是心良生前的同学、朋友,还是战友?这个悬念一直在二位老人脑海里徘徊着。经多方打听,他们才知道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和自己非亲非故的一位心地善良的人在关心、挂念着他们。赵海菊的两封信在精神上给了两位老人极大的安慰和鼓舞,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很快就到了1999年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七晚上下班后,赵海菊一家三口租车来到陈家,给老两口买了鸡、鱼和烟酒、糖果等一大堆年货和春联、鞭炮。时值傍晚,天正下着大雪,出租车开到村口就不愿再往前行走,于是一家人踏着没膝深的积雪,一步一挪地把年货扛到家里。一见面海菊就亲切地喊着陈叔、陈妈,关切地询问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一再嘱咐他们只要有困难,就写封信、打电话。
    1999年清明节,赵海菊一家三口又驱车从70多里外的彭家湾乡赶到陈家,为烈士陈心良扫墓。陈启彬老两口在墓前对陈心良说:“儿啊,我们遇到好人了,心良你就安息吧。”一句话说得赵海菊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她默默地对着烈士墓说:心良,你为国家尽忠而不能尽孝,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姐姐了,我要接过你肩上的担子,关心、照顾、赡养两位老人。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最大努力让两位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她还暗暗地对自己说,再苦再难也不能苦了两位老人,一定让他们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让二位老人在节日里不再孤单和思念,在1999年的端午节和中秋节,赵海菊都提前给两位老人寄去过节用的钱。在节日那天,赵海菊一家三口还带上肉、水果、糕点、饮料和烟酒来到老人家里,和他们一起过节。海菊就像回娘家的闺女一样,嘘寒问暖,料理家务、拆洗被褥、下厨做饭,还给老人端水喂药喂饭,和他们拉家常,鼓励陈启彬老伴王桂兰要战胜病魔。
    为了使两位老人像他人一样过个欢乐祥和、团圆的春节,在2000年春节,赵海菊租车把陈启彬老两口接到自己家中过春节。当两位老人到海菊家后,才知道海菊一家人也并不宽裕,一家三口住了两间平房,丈夫陈志远下岗,小孩上学,还有父母需要赡养。陈启彬感慨地说:海菊呀,你家也不富裕,为什么一再拿出钱物帮助我们呢?赵海菊说:叔,你就一个五代单传的儿子,可你却让他参军保家卫国,英勇牺牲了,你连儿子都舍得,我拿出的这点钱物算得了什么呢,况且正是有千千万万个像心良这样的解放军战士保卫了我们的疆土,才有国家的和平发展,我们才能够安稳地拿着这份工资。虽然我在经济上不宽裕,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邮政职工,我不能也不愿意看到哺育了伟大英灵的烈士的父母因为失去儿子,再失去儿子的爱。心良为国家尽忠,我就算是代心良尽孝。虽然我喊十声、百声、万声也抵不上心良的一声呼唤,但我愿尽我所能去照顾你们、赡养你们。想到海菊一家慷慨无私地帮助他们,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时,两位老人忍不住心酸地哭了,他们说:海菊,你就是我们的亲女儿,你就跟心良一样可亲,虽然心良走了,但是我们又有了一个懂事孝顺的女儿。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赵海菊给他们唱了一首《为了谁》,唱着唱着,一家五口人人都声音哽咽、唏嘘不已。
    想到两位老人可能没有像样的夏天衣服,2000年夏天,赵海菊专门给他们做了两套单衣,利用星期日顶着酷暑租车把衣服送去,去时还带上两位老人喜欢吃的水果、糕点,临走时再三叮嘱两位老人要保重身体,只要有她海菊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此后,每到换季,海菊总是早早地把老人换季衣服准备好,提前送去。两位老人穿着新衣服感到心情无比欣慰,仿佛女儿就在身边一样。
    每到农忙季节,赵海菊和丈夫总要专门抽出时间帮助老人抢收抢种,现在刨花生、割麦、插秧等农活,她样样精通。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们忙到很晚,有时忙到天黑还连夜赶回去。
    陈启彬老伴王桂兰患有冠心病,赵海菊每到陈家,都要买好药品带上,亲自给她端水喂药。如果遇上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送去,海菊总是买好药托人捎去。2003年11月份,王桂兰犯病住进了平桥区人民医院,海菊得知后,立即请假赶到医院看望,主动买药、洗衣服、做饭,她还亲自给王桂兰喂饭喂药,陪老人聊天、***身体。王桂兰住院十几天,海菊天天到医院照顾老人。看到海菊忙前忙后的不停奔波,两位老人总是劝海菊歇一歇,别累着了。同病房的病友说,陈大娘,你真有福,有个这么孝顺体贴的女儿。王桂兰听在耳里,甜在心里。
    为了使王桂兰的身体早日康复,赵海菊经常写信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督促她坚持治疗。海菊持之以恒的真情,无私奉献的爱心,逐渐融化了两位老人心中的坚冰。王桂兰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她已经能重新料理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活。正如陈启彬说的那样:“在闺女海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感化下,我老伴的病逐渐好转,饮食也逐渐增加,这是真情的感化,这是爱的力量。”
    从陈心良牺牲到现在,赵海菊始终默默地做着她当初许下的诺言,为老人夏送单衣、冬寄棉衣,节前寄送钱物、过节到家与两位老人一起过,让两位老人重新看到生活的美好,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陈启彬见人就说:“一个素不相识的海菊和我们一没亲二没故,却救了我老伴的命,挽救了我这个即将崩溃的家。要不是海菊,老伴坟头的草早就长好深了。”老伴王桂兰也逢人就说:“是海菊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独生子虽然走了,我们还有一个孝顺的女儿。”
    赵海菊的事迹一传十、十传百,深深打动了许多人。莲花村村民们说,一个素不相识、不沾亲带故的人能做到,我们也应该做到。乡亲们对陈家“飞来”的一位亲闺女十分敬慕。只要陈家有困难,他们都去帮助。莲花村小学的师生们更是为赵海菊的事迹所感动,学校专门组织师生学习讨论,并组织老师在课堂上宣传她的感人事迹。老师们说:“像赵海菊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不仅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榜样,更是广大学生们学习的典型。”一位姓陈的老教师说:“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具有真切的感召力,值得我们每一位反省和学习。”莲花村也非常照顾陈启彬老两口,免除了陈家许多农村生产公事。
    十三年来,赵海菊用真情感动了烈士父母,也感动了整个社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政协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邮政报等中央新闻媒体和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省内新闻媒休均在突出位置或时段进行了重点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6年12月12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军区政治部、省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向赵海菊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向信阳邮政职工赵海菊学习的活动。2007年她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